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 > 论文 > 文章详情

张德勇: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位

发表于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年均增长率居世界前列,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不过,多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制约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难以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立足于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党中央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紧密对接,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速度不是根本追求,而是质量效益要上新台阶,赋予发展更丰富的蕴涵。检验经济发展成效,要看发展方式是否转变、经济结构是否优化、增长动力是否转换、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否不断增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新发展理念,为当前和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提供新思路、指明新方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可见,新发展理念所体现的全面发展之意,与高质量发展的丰富蕴涵一脉相通。

  理念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对实践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新发展理念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力点,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坚持目标导向,厘清重要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凝聚发展力量。从而,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用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来统领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富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发展中,经济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凝心聚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做好8项重点工作,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内容,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高度契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重要抓手。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际,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以用两个“坚持”、一条“主线”、三项“变革”、两个“着力”来概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符合这一要求的经济体系,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促进结构优化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造了条件。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两个“着力”阐明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制。由此,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应对发展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中国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高质量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自然要靠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持续改善民生,虽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为保障,但同时为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也就是说,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在人民普遍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由此,既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形成庞大市场需求,又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保持经济合理增长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换挡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过去以高投入、高能耗并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但增速换挡,并不意味着增速降下来就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反而应该是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促进经济合理增长。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入80万亿大关,经济增速超预期达6.9%,是过去7年以来的首次提速。这既是世界经济回暖复苏提振外需的结果,也有内需旺盛的贡献,更有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成效。而后者,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内外条件有利时,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快一点也是可取的。

  当然,经济增速快一点的前提,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合理区间的下限要看就业、上限要看物价,处于合理区间的增长,即便增速快一点,也属于合理增长。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保持经济合理增长是同向性的。

  为此,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统筹财政货币等各项政策并加强政策协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从而,让经济合理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12日 14: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