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杜志雄研究员出席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与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财经期刊总社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发布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发言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是在“对”的时间提供的一个“对”的成果。
过两天“一带一路”峰会就要在北京召开。这项成果是对这个峰会的一个献礼作品,此所谓对的时间。所谓“对的成果”是说,这个报告可能弥补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整体研究的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李向阳院长今年年初曾提出,目前学术界在“一带一路”问题的研究方面还主要限于国际政治、国际安全等领域,国内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者对“一带一路”研究参与不足,相应的成果也不多。这个研究和报告是个重要突破,尤其是,这项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综合比较和评价,这样的成果更少见。相信这项成果的发布将既有利于为中国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同时也对中国已经或将要走向“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合作的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信息。成果提供的大量的数据、信息还为下一步继续从开展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扎实和丰富的资料支持。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的评估客观也非常重要义
首先是方法新颖适用。该报告建构的综合发展指数及相应的指标赋权的方法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综合评估客观科学,减少了单一指向性和随意性。其次是该报告的评估结论客观可信。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结论的信度。报告在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对对沿线国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尤其是在对相关劣势的分析方面,客观中肯可信,与我们的直观感受吻合度高。第三是基于评估发现而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适用,可操作性强。报告针对六十多个沿线国家所提出的稳定政治、坚持开放、保持粮食安全和稳定金融等方面的建议针对性较强。
3. 对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报告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方面的建议相对不足。应继续将这些信息变成情报,变成思想,并转化成建议。应注重深入挖掘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多围绕政策提供建议,尤其是要加强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建议。
根据沿线国家实际情况,“一带一路”倡议下,从中国角度,核心是提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球化、新的义利观,坚持和发展包容性全球化。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一带一路”最终主要还是要回到投资和贸易上来。这里涉及到一系列的顶层设计问题。比如从投资角度看,政府要对投资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领域、投资重点、投资方式(独资合资)等给出指引,同时,对65个沿线国家的投资优先序应给出说明。更重要的是,投资的资金如何组织(融资方式)更需要从国家层面给出合理安排。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包含政治、法律、市场等等风险在内的营商风险措施的预置。另外,员工本地化的问题、与当地公共部门沟通的问题、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问题、与当地社会的公共关系建立以及企业在投资地社会责任承担问题等等也十分重要。
这些都是可以从现有研究中提供重要建议的地方。
另外, 作为设在大学的智库研究机构,还应发挥教学优势,加强对已经和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开展教学培训工作。指导和帮助这些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在投资和合作中实现共赢,等等,避免出现企业盈利低甚至亏损的情况。企业走出去,必须实现现实利益和战略利益的结合。从国家层面上,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最终必须实现“义”和“利”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