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NAES每周财经观察 > 文章详情

依绍华:流通业要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引导作用

发表于 cjyyzb
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承担着产品进入市场、实现价值和满足消费需要的双重职能。产品只有通过流通体系才能进入消费阶段,从而实现生产的目的,也只有通过流通部门,才能把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也就是说,流通部门将生产部门的产品承接并销售给消费者的能力,以及将消费者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并引导生产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供给侧改革的效率和效果。

要充分发挥流通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导作用,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提高流通业信息传递

和引导生产的能力

当前,去产能、去库存面临巨大压力。一是流通业作为承接部门,由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提供供求双方信息时不及时或失真,导致很多商品找不到销路,同时又有很大部分消费无法得到满足。二是由于流通企业整体现代化水平不高,商品周转率较低,流通效率整体不高。三是由于流通成本高导致商品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影响到产品销量。

因此,流通企业亟须提高现代化水平,将需求信息和需求偏好以及需求趋势更加高效地传导到生产部门,提高上下游企业对接效率,打通生产部门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渠道,减少中间环节的信息传递效率损失,逐步构建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和交易费用,最终发挥消费需求引导生产和生产促进消费潜在需求的双重功能,最大化满足消费需要,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经济福利。

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流通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以批发、零售和物流企业为核心的流通企业,传统上属于劳动密集型,进入门槛较低,整体实力不强,面对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企业的冲击几乎没有招架之力。这种情况必然迫使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将“互联网+”充分运用到各环节,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竞争力。

根据价值链理论,现代企业已不再简单地以销售出商品为终点,而是力求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需求,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作为流通企业,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定位顾客细分群体,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专注发展核心业务,同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协同效应,以高度协调、运营高效的经营系统,高效、快捷地为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这其中的核心是创新商业模式,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竞争状况,客观定位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包括运营模式、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等,并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完善和改进,抓住市场机会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创新满足需求的方式,形成价值系统重构,获得跨越式发展。

与生产企业建立协同关系

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并激发潜在需求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克鲁克认为,“由于顾客的需求总是潜在的,企业的功能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激发顾客的需求”。对流通企业而言,具备获得消费者需求信息的天然便利,其重要任务是将相关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生产部门,并不断发现消费者新的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引导生产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按需调整,从而更好地创造价值,满足需求。

流通企业的职能,一方面要把消费需求信息传递给生产部门,不断完善和改进商品性能、款式等,引导生产企业按需生产;另一方面是向消费者推荐新型产品或者替代商品,指导消费并催生新的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主权的崛起,流通企业的主导作用逐步加强,一些大型流通企业已经成为价值链的核心企业,并主导生产,比如沃尔玛等。

目前,我国流通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在引导生产方面能力有限。因此,流通企业应着重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协作关系,利用自身掌握信息的优势,为生产部门提供消费者等相关信息及市场情况,通过与生产方建立协同关系,在采购、物流、销售等环节相互配合,尤其在信息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完善、反应迅速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流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将消费者信息精确传导到生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提高竞争能力。同时,流通企业要注重了解生产企业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消费者偏好,把握消费者潜在需求,创造出与现有产品在功能等方面不同的新型产品,拓展新的、未满足的消费市场。

流通业作为“中介组织”,始终面向市场,同时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其关键作用在于提升自身组织化程度,高效、准确地传递信息,既包括消费者信息,也包括生产产品信息,在引导生产的同时,也不断引导消费。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引领产需协调发展。

2016-04-18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