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NAES每周财经观察 > 文章详情

赵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速度与力度

发表于 admin
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六次会议,专门研究了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扩大开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

2016年9月28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位居榜首,新加坡和美国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中国排名第28位。在衡量一国竞争力的12大因素中,商业环境的完备性和创新是考察一国经济创新驱动的二大指标。中国保持第28位,得益于高等教育(上升14位至第54位)、创新能力(上升1位至第30位)、商业环境完备性(上升4位至第34位),但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这两项指标的水平在全球竞争优势中表现一般。

目前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外资企业对华投资的主要障碍。贝恩公司与中国美国商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受访企业中半数认为,中国对内资和外资企业执行的政策不一致,整体的商务环境对经济增长不利。报告提出鼓励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最有效举措是提高中国监管环境的透明度、可预测性及公平性,减少相关行业对外资企业的准入限制。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会议明确指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目的是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即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新机制、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从2016年十三五开局以来时间已过1/3,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提升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速度,一是加快对外开放,特别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十三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已经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提出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特别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速度,如加快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以及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对外资准入限制和股比限制;要尽快在全国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过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而对金融业对外开放,特别提出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在加强监管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二是加快法规建设。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内容,意味着今后对内资与外资必须要实行统一的政策。为此,会议强调要加快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对外开放的新变化,限期废除和修订与外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三是加快制度建设。“投资者保护”是世界银行评价国家营商环境的十大指标之一。知识产权保护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考量。近期特里普对华启动301条款主要针对我国知识产权问题。本次会议强调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新兴领域和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大力改革营商环境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

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大以来,我国从建设上海等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启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三大路径入手,实行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试点既有上海等自贸区的园区开放,也有立足北京服务业的产业开放;既包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的东部沿海地区,也包括辽宁省、浙江省、四川省等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既有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也有济南、唐山、东莞等特殊城市:既涵盖了我国主要的省、市,也落点到指定的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开发区。点、线、面结合,全面探索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已有超百项成果复制推广。本次会议特别强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如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条件,在关税、进口检验等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发挥特大城市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的引领作用。

知识产权是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知识产权保护与一国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其保护强度已成为世界经济论坛评价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度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排名均超过中国。而一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成为跨国公司考察投资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2017年中国美国商会对会员调查显示,阻碍跨国公司在华进行创新投入的十大因素中,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是首要因素,占比高达45%。为了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会议特别强调要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要调动拥有知识产权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