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我们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自觉自信的程度。新时代我们的思想文化事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觉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这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自信自强的规律性认识,提升了我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全局能力。
立足“两个结合”,巩固文化自信的力量主体
文化的自觉自信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一种高级认知和行动结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坚定文化自信最主要的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与价值的深度认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文化感召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高度自豪与坚定信仰。文化发展的根本承载是人,文化自信自强的力量主体也是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人民是积极有为的文化创造者、融通历史与现实的文化行动者和文化发展成果的最终享有者。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最首要的是巩固文化主体性,以人民的文化主体性增强汇聚承担文化建设新使命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为重塑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我们的主体性认同更为巩固,这一成就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觉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
扎根“三层结构”,奠立文化自信的根基本体
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性自觉和高度自信。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本体又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支撑起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本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三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结、相互影响的层次关系,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于基底部位、发挥基石作用,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长都以此为源头活水;中国革命文化处于中部并发挥中坚作用,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处于顶层且内涵不断扩展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中华民族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这些夯实了我们整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精神层面上把中国人的文化之根扎了下来。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主题的革命文化,贯穿着爱国主义和人民至上的精神内核,激活了传统文化的活力,激发出人民的革命性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坚持“三个面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着引领人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文化的自信有着多方面的构成,自觉是自信的前提,自信是自觉的深化,表现为对自我文化本体的理性认知,对自身文化历史与现实的认同与礼敬,对文化发展方向前景的清晰与自觉等。而在文化自信的系统表现中更具核心意义、具有统摄作用的则是价值观的自信。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性质,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来决定和表征的;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发展,也都是由其内含的价值观来规约和引导的。价值观在文化体系中的这种独特地位与功用,决定了它在文化体系中的核心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种文化之各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正所谓“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集中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夯实了文化自信的核心实体。一方面,我们着力用好理论的力量。加快建设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集中阐发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的价值观、民主观、社会观、道德观。另一方面,我们着力发挥好制度和实践的力量。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知、领悟、培育、弘扬。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持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握“七个着力”,筑实文化自信的路径载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明晰了新起点上坚持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载体。“明体”是认清文化的本体、本源、功能意义;“达用”则要指明文化建设的方法原则、路径机制,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围绕如何实现文化的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方法原则,集中体现为“七个着力”: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总体原则。党的领导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必须把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核心任务。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工程。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重要抓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根基保障。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展示出来;“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工作布局。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坚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重要保证。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七个着力”各个方面各司其职,内外相系、彼此贯通,与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及其重要经验相结合、相融通、相印证,为我们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开创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