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2011年底大批减税方案密集出台。1998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以扩大政府开支为主;2008年第二次积极财政政策,“较大幅度提高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3年来投资与减负并重;2012年以结构性减税为主要内容。
结构性减税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分配结构,促进平衡增长。调结构是因为存在结构失衡,需求结构在危机前过多依赖外需,现在主要依赖投资需求;产业结构过多依赖大规模、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分配结构则把太多的收益流向资本和权力拥有者,而不是普通劳动者,从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偏低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变,还有恶化的趋势。这就出现了“国强而民不富”,百姓没有随着经济的进步而分享应有的发展成果。只有“民富”,才能“国强”,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最重要。只有收入分配向普通居民倾斜,消费需求扩大,大规模的消费升级才有希望。2009年以来,结构性减税每年减轻企业、个人税费负担约5000亿元;2011年,中国相继出台了一揽子减税政策,仅个人所得税调整已使居民受惠600多亿元。2012年有更多的减税措施,直接或间接增加居民收入,对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构性减税有利于减轻企业纳税负担,促进经济自主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可能不比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小;现在的经济形势类似于2008年,不确定性增加。国际金融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交织在一起,对我国的冲击是巨大的。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4万亿投资给我国经济生活,尤其是对金融部门带来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2008年危机突然降临,中央当机立断,出重拳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滑坡,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的情况复杂得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准确预言亚洲金融危机的克鲁格曼教授2011年12月18日在《纽约时报》“中国会夭折吗”一文中说,中国“近期的增长严重依赖超高房地产价格带动的建设繁荣,已经显示出所有泡沫的经典迹象”,“现在泡沫正在破灭——有理由真正担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10多年前我们亚洲的富裕邻居都发生了金融危机,日本几乎从来没有恢复过来;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2010年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各大经济体已经被危机洗劫了一遍,人们开始想“谁是下一个”?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况且我们确实也累积了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现在推行较大规模的结构性减税,是明智的决策。2012年“五税”改革依次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减少重复纳税,减轻服务业税负;房产税改革试点;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改革资源税;研究环境保护税。减税趋势已经形成,一定要让绝大部分企业依法纳税后有利可图。
结构性减税可以促进进出口平衡,保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2012年1月1日实施的减税,除了对国内企业、个人的减税之外,还对我国进出口关税税目税率进行部分调整,对包括成品油、婴儿食品、护肤品在内的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对进口我国产业升级需要的高技术产品实行低税率。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国人民币被严重高估,对出口予以补贴,少数享有特权的人可以用高估的人民币购买进口品。即使改革开放也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奖出限进”,形成了一个怪现象: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国”转了一圈回来,还比在国内便宜,不少国人出国大包小包往回带“洋货”。如果通过正当渠道购买进口品,则会由于进口关税付高价。这有损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政府主动降低进口关税,体现了中央“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顶层设计理念,有利于普通居民购买进口品,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我国过大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来源:学习时报 2012年0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