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咨询 > 重点关注 > 文章详情

冯远:新经济时代需要新的供给

发表于 chenzhao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和新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经济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问题,要求我国的产业供给和供给结构随之相应调整。
  第一,从传统工业化向三次产业现代化与现代城镇化转变。到2000年,我们已经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2000年以前我国工业化发展仍然属于传统工业化,即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重心主要是完成对于工业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和实现重化工业的现代化,主要着力点在第二产业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驶入新经济发展时期,即产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而是三次产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完全建立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之上,要求产业供给的重心和着力点随之转换到三次产业现代化和现代城镇化发展中来。
  第二,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间,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度是按照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进行的,走了一段工业发达国家早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老路,经济发展是以一种粗放型产业供给方式发展,主要依靠增加投资,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以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为代价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产业、产品趋同现象严重。粗放型产业供给方式,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供给的社会成本急剧上升。20世纪后期,我国提出集约型经济发展,即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产业供给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经过改革与发展,我国实现了对于传统制造业的现代改造,成为了世界制造业产品供给大国和贸易大国,产业供给发展也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供给,逐渐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供给演进过渡。
  第三,从旧经济发展模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旧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特征是:实施从沿海到内地梯度发展战略,而忽视了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及平衡发展;重视制造业经济发展,而轻视了服务经济发展;重视从需求管理方面刺激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从供给方面,特别是忽视了从供给结构的调整方面促进经济发展;重视对于技术设备的引进与模仿,而忽视了研发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主导作用;重视产业的独立发展,而忽视了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私人产品的供给,而未能重视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区域经济的发展重视加工制造业等短平快收益项目的发展,而未能重视产业高端的培育;重视私人成本和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这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治理成本增加,而且极大地削减了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收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一直在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彻底地说,应该是转换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产业供给和产业供给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基于新经济发展模式。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是:由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科技经济、新能源经济、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研发产业规模化、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城镇化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构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供给和供给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基于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供给和供给结构存在的问题

  近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供给和供给结构也在逐渐转换与调整,但是转换与调整的力度和主要着力点与我国新型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中投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供给和供给结构。
  第一,区域投资结构开始优化,中西部区域的投资力度仍需加大。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是制约我国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区域社会投资的结构开始优化,区域间的投资发展差距在缩小,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加快,与东部地区的投资增长差距有所缩小,但是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供给能力比较低。中西部区域的投资发展,重点应当加大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投资,以提高中西部区域经济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供给能力,缩小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第二,一般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在我国社会投资中仍然占有重大比重。“十二五规划”明确制定了重点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但是在实际社会经济发展投资中,受经济利益的诱导第二产业投资与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投资,仍然是我国社会投资的主要投资领域。房地产业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但是相比之下现代服务业的供给,特别是制造业高端领域和高端服务业的供给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和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需要。
  第三,制造业供给发展强势,研发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供给严重不足。制造业供给历来都是我国社会投资热门领域,而研发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供给一直被看做是风险行业,不仅一般民营企业不愿意投资,即使是一些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也不愿意介入,这就使得我国的研发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难以形成规模,更形不成强大的产业供给。这种投资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我国产业供给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公共产品领域有效供给不足,职业技术教育与科研领域投资落后。随着我国进入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公共产品的质量上,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都表现出严重滞后于我国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滞后于我国产业现代化和现代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基础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面,我国公共产品包括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滞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公共产品领域的社会投资不足。公共产品领域的社会投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有些公共产品领域短期投资难以获利,追逐短期利益的企业不愿意投资于这种公共产品领域,另一方面是由于有些公共产品领域属于垄断经营,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进入。
         

        调整供给结构提高有效供给

  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任务:一个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供给能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个是缩短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赶超工业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产业现代化和城镇现代化发展,增加新经济供给。这需要长期、大量而有效的投资,以及投资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
  第一,重点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供给的重点领域。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的制造业九大重点发展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七大工程规划,仍然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供给的重要领域。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供给应当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七大工程中的重点投资领域。
  新能源产业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21世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新一轮国际分工和能源革命。人类社会的动力工业模式即将发生革命性变革,新能源将成为新的动力工业的主要供给,我国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为我国新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新能源产业领域,投资重点是加大绿色安全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普及,比如像风能和太阳能对于矿物能源的替代,争取早日建立起我国多元化的绿色安全能源体系。
  第二,重点加大我国产业现代化研究与开发领域投资。研发产业是我国的薄弱产业,也是我国社会投资的薄弱环节,正是由于缺少强大社会投资,我国才没有建立起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产业,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出口产业结构一直难以提升,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方面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和一些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正是由于缺少强大的研发产业供给,才出现了我国庞大的加工制造业变相成为附属于工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境外加工厂的经济现象,建立起我国强大的研发产业,也是扭转我国外需“过大”、内外需发展失衡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起强大的研发产业,我国才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贸易强国。
  第三,加速推动我国高端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领域投资。高端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本水平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我国的落后产业。随着当代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服务业务从中不断分离出来,形成了新的高端服务业服务于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社会为代表的新经济。把高端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重点投资领域予以扶持,有利于早日实现我国第三产业的现代化。
  第四,大规模增加我国公共产品领域投资,提高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产品包括准公共产品的投资与社会供给,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无论是从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从我国产业现代化和现代城镇化发展需求的角度,我国的公共产品投资与供给都与我国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领域,我国社会投资严重滞后。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以及职业技术教育投资发展滞后,制约着我国产业现代化与城镇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大规模增加公共产品领域投资,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社会效益,而且能够加速我国经济向新经济发展转型的发展进程。

作者:冯远(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