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咨询 > 重点关注 > 文章详情

姚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发表于

当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均超过第二产业,意味着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持续增加、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服务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而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给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带来广泛影响。


 服务业的供给与需求特征


      第一,服务业覆盖面广,内部差异明显。服务业包含了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子行业差别较大。从生产来看,各行业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需求差异明显,如通信、计算机、信息服务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居民服务业更多依靠劳动力投入。从需求侧来看,有的行业面向企业提供中间性服务,有的面向居民提供生活性服务,还有的行业同时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基础性服务。从市场化程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和居民性服务业竞争充分,生产效率较高,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较低。


第二,服务业生产链条短,中间投入少。虽然服务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固定资产投资,但其生产链条短,生产过程需要的中间投入品少,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品中只有小部分是工业产品,所以服务业的总产出中包含的工业产品较少,服务业对工业的需求拉动作用有限。随着服务业占比的提高,中间投入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份额会下降。


 第三,多数服务无法储存,不可运输,需要在本地实时匹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开始通过服务外包、云计算等进行异地生产,但是大多数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仍然要以面对面的形式提供服务,如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餐饮住宿等,都需要消费行为在特定空间内实现。服务业在区域内的均衡分布,不能采用工业产品大规模异地采购的方式来实现,由于无法利用库存来调节生产,服务业的产能利用效率通常较低,服务业的生产难以集中,特别是体验式服务,难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供给。


第四,服务业效率提升速度总体缓慢。服务业不同的子行业效率提升速度差异较大,例如,通讯与信息领域的技术进步速度较快,企业生产效率容易提高,而居民服务或公共服务行业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很难像工业那样引进先进设备在短期内提高生产效率。服务业中的教育、设计、研发、金融等行业对其他行业产业链的扩张、人力资本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其它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发展服务业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影响


      第一,服务业的发展降低了投资增速,影响潜在增长率。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中高增长部分主要是资本密集度较低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投资需求相对较小的批发零售业与金融业,服务业占比提升将降低我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程度。我国经济高增长阶段主要是依靠工业化带来的投资高速增长,随着服务业占比上升及其对投资的拉动作用下降,整体投资增速可能会逐步下滑,进而降低经济潜在增速。


 第二,服务业稳步增长能够平抑经济波动。服务业占比提高将通过稳定消费、降低存贷比等途径平抑经济波动,存货调整是引发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工业增加值波动中有30%是来源于存货调整,服务业占比提高,一方面可以降低存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而降低存货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全社会流通效率提高,生产组织可以更加有效,从而降低存货的绝对水平,进一步平抑经济波动。


第三,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加就业,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强度和就业带动效率高于制造业,我国第二产业亿元GDP吸纳就业大约990人,第三产业亿元GDP吸纳就业大约1300人,随着GDP总量增加和服务业占比上升,我国GDP增长1个百分点所能够吸纳的服务业就业数量将逐年增长。


加快发展高质量服务业应该注意的问题


      服务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服务业发展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应该制定科学决策,稳定服务业增长实现经济结构平稳转换。


其一,当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工业扩张时,经济增速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当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以后,投资和经济增速回落不可避免。实质上近几年来,北京、上海的经济增速下降到较低水平,这也是其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的必然结果。同时,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经济增速下降,并不会带来总体就业的结构冲击。当前统计部门没有开展对服务业运行情况的月度统计,而主要是从CPI、PPI中服务类的涨幅、服务业用电量等间接性指标来估测服务业的运行情况,由于服务业占比提升,工业增加值和月度经济运行的相关性减弱,因此迫切需要服务业的运行数据,以便反馈服务业自身的运行状况。


      其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速了新技术和新生产模式在产业中的渗透,对于提高第一、二产业的生产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本上升是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利用电子商务、物流、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从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改善民生的同时,降低服务业价格上涨压力,进而降低CPI上涨压力。以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着力推进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服务业对内开放,允许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进入,打破隐性壁垒,形成平等竞争的条件,释放服务业经济的发展活力。


(姚博,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