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与经济科学出版社合作举办“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与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能力指数”发布会。和讯股票现场直播了此次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教授在演讲中称,我们上市公司的制度是非常好的制度,但是它仍然侵蚀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刚才谢社长对这个问题提供了讨论,就是什么是企业家,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先回答好,刚才谢社长提出我们中国的CEO就未必是企业家,反过来说我们中国的董事长也未必是企业家,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负责人都是任命的,更未必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什么呢?我觉得企业家是独立经营决策权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他可以选择市场,他也可以选择企业,在这样一种讨价还价的市场交易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企业高管,才能对这个企业的发展、变化、决策等等做出引领和指导,这样的人才叫企业家。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没有意义,这本书讨论我们中国的上市公司CEO能力,我觉得是值得讨论的。反过来讨论我们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能力,也是值得讨论的。还有上市公司的党委书记,讨论他们的能力也是必要的。总之中国企业的能力问题需要讨论,讨论CEO很值得讨论。
第二,怎么衡量能力,这个报告是四个能力,其中我感觉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统计结果不显著,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纬度。一个企业家的能力首先是自身的素质,你具备不具备,不可能用一个非常笨的人我们把他任命为企业的总经理,他把企业的资产基本上消耗的差不多了,我们还说他有能力,这个不合适,我们中国确实有这样的企业,我估计一下我们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有能力的人占1/3,有关系的人占相当比重,还有的人吃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这个问题通过改革三十多年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要讨论。为什么我们的统计结果人力资本的能力不显著,而我们的上市公司两千多家里面,国有控股的占绝大部分。比如说刚才讲的组织能力,因为一个企业家,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没有组织能力,不能够通过指标把它反映出来,这也不能叫有能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刚才说到决策能力、支持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几个能力都应该表现,也可以在这四个纬度里面增加。
第三,我想说几点启发和评价,刚才高明华报告有十几项发现,我听了以后觉得这些发现都非常重要。第一个比较有启发的是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家的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为什么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控股的公司企业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更强一点,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而且反过来说,我们一般认为如果企业是私人控股的,他对技术的使用非常认真,也非常重视。但是这个统计结果国有的更有促进作用,我觉得这个值得思考,为什么民营控股的公司在这方面弱一些。
再一个就是国有控股企业中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容易过度投资,因为国有企业的资本来源不是企业家的或者不是董事长,或者不是总经理的,他是我们大家平常说的公家的,所以过度融资容易发生,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民营企业家在这方面表现的不那么热中,这是必然的。我们思考一下08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市场,08年年底一揽子投资4万亿到后来物价、房价翻番的上涨,到现在物价下降,就是国有企业有融资能力,有融资便利,有投资冲动,有花钱的基础。
高能力的企业家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有效利用资源能力比较强,但是消费能力相对比较弱,我觉得这个发现也值得重视。我觉得只要企业不是自己的,人们都倾向于给自己身上多谋取利益,包括美国的几个破产的公司也出现这个问题,他们内部人控制提高工资水准,侵蚀利润,最后企业受到了内在的资产结构的危机,最后破产了,我觉得这个发现很重要。但是问题是不是高能力的企业家都是把消费降到相对较低的程度,我认为这是可以值得讨论的。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企业上市了,他发展了,他应该和投资人的利益有正相关的关系。企业家的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和投资者的关系,比如说我投资了你的企业,买了企业的股票你给我更多的分红,现在我们的改革给的不够,这是全社会认同的,为什么他们的工资很高,不管是民营的或者是国有参股和控股的都很高,有的是几十万、有的上百万,有的几百万,有的据说是上千万。郭树清原来在建行当董事长的时候是一百多万,我认为国有企业应该是国家任命公务员系列,也不应该在证监会十多万到别的地方就一百多万,既然有能力,你的薪酬的增长和企业员工的增长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上市公司的制度是非常好的制度,但是它仍然侵蚀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
——来源:和讯股票2102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