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评论 > 学术顾问 > 李周 > 李周重要观点 > 文章详情

李周: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策略及任务

发表于 sunkaizhao

  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其置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之中。党的十八大系统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中国的生态保护,最初是为了保护一些物种,是为了科学家的需要。到70年代末,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是为了工程技术人员改进生物资源配置的需要。到了90年代末期,才变成为了全人类的发展,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二个变化是我们的造林到退耕还林到城市里造林,中国的整个生态建设也有一个非常快的发展。

   城市当中要尽量减少拔苗助长的方式,美丽中国的建设要采取本土化的策略,一定不能打造异国风情,大量引入异种,耗费人力物力,还有潜在的风险。再一个要采取普适性的策略,一定要防止过于强调华丽。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用于生态建设的资源是有限的,水土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要考虑生态的均匀性,要尽量选择成本低、管控难度小、用水量小的方案,使有限资源产出更多的资源。既要规划和实施一系列的生态功能,还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和人文关怀体系。

   第二,讲一下策略。我觉得生态文明建设也不是越多越好,生态保护和利用辩证统一,过度放牧会造成生态功能退化,长期不放牧也会造成破坏,羊和草是辩证的关系,如果你不采伐最后就到了增长量和死亡率平衡,就是零增长的状态。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变成保护互补的关系,这是科学研究,也是政策研究的很重要的任务。中国过了温饱阶段之后,生态建设的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客观上具有改善生态的效应,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是对客观强调GDP的纠正。中国需要采取渐进的方式,比如说,新造林可能要有森林景观之后再进一步改进,这是新造林和再造林的关系。

   第三说一下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强劲,30多年走完了先进发达国家100多年的道路,现在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生态建设的提高,供给能力会越来越好,一个要优化开发格局,实现生态的集约高效,生活的宜居适度,既让当代人安居乐业,又给后代人留下美好家园。要做好主体功能区的战略,要求各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产业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第二是发展绿色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现代教育等知识手段使生态合理利用,生态防控体系趋于完善;第三实施生态保护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是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第四要扩大生态修复的范围,过去对生态系统触碰太多,现在要给它更多的修复机会,强调生态修复时尽可能借助于生态系统的内在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第五要优化体制机制,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需求机制,建设生态保护的责任制度。要建设体现生态文明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的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把生态效益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第六是加强生态教育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的风气,形成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文明新风尚。

   (注:本版文章系根据“2013首都经济管理学界新春联谊会”相关专家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题目为编者所加。) 来源:搜狐网时间:2013年03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