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以下为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发言。 [银监会主席 尚福林]: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银监会将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专门成立了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陆续出台一系列制度办法和倾斜性监管政策,引导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在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了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业化组织体系日趋完善 银行业已初步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服务小微企业的组织体系。各基层网点广泛配备了小微企业专门团队和资源,积极探索专营机构模式。目前,全国已有100多家银行设立了不同形式的专营机构,组建了876家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规范整顿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增信作用,截至2012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46万亿元,担保贷款户数24.7万户。 二、信贷投放更趋合理 一是增长势头稳定。银行业按照银监会提出的“两个不低于”目标(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增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截至2013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从2012年末的21.95%上升到22.22%,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增长21.35%,已连续4年实现“两个不低于”。 在此基础上,银监会进一步提出“提高贷款可获得性,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的要求。2012年末,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达1184.05万户,占比23.22%;获得综合金融服务(含存款、结算、理财、咨询等)2401.75万户,占比47.09%。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5月,小微企业的获贷率达到85.71%。 二是地区差距缩小,行业分布更趋合理。截至2013年5月末,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较全国平均水平高5.33个百分点;贷款增量占全国增量的47.83%。超过75%的小微企业贷款投向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民生领域。 三、体制机制逐步优化 一是创新信息收集和使用方式。针对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将财务类“硬信息”和企业经营及业主个人情况等“软信息”相结合,利用地缘、人缘、亲缘优势,创新“三品”(人品、产品、押品)、“三表”(电表、水表、海关报表)等信用评审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缺信息”的难题。 二是创新风险分担方式。针对小微企业抵质押物较少的特点,各银行积极创新仓单、知识产权以及林权等抵质押方式,并有序探索信用贷款、保证贷款等无抵押贷款模式。截至2012年末,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比例达到46.68%,比上年末上升了2.59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一些银行采取“信贷工厂”等模式,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集约化、规模化;一些银行面向商圈、产业链等小微企业集群客户,根据行业特色定制服务方案。同时,依托自助设备、网银、电子交易平台等,为小微企业开发了网络贷、金融IC卡等快捷高效的产品。 四、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改进服务方式。针对小微企业客户金融知识缺乏等问题,不少银行通过“扫街”式营销、深入生产经营一线做贷前调查、延长网点服务时间等形式,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二是丰富服务内涵。许多银行面向小微企业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由传统单一贷款服务向融资、结算、资产管理和咨询顾问等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已具备较大的市场影响力。 三是完善服务链条。由针对小微企业发展某一阶段的服务,转为其整个生命周期的“链式”服务。在银行业的支持下,一些具备潜力的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佼佼者。 经过几年的努力,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考验,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根据本次会议精神,继续完善监管政策,引导银行业开展差异化、综合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动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与有关方面共同努力,营造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来源:中国政府网 时间:2013年0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