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 > 论文 > 文章详情

陈昭:以体制机制改革促服务贸易高质量创新发展

发表于

  

  随着外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服务贸易将在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等方面,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贸易政策也在逐渐向服务贸易倾斜,特别是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15个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相关政策效果不断显现,有效促进了地方政府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进程中对体制机制改革做出探索与尝试。近日,国务院决定,在北京等17个城市或地区继续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并明确了电信、旅游、工程咨询、金融、法律等重点开放领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

  整体上看,虽然我国服务贸易起步晚,但增速迅猛,目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外包承接国。不过,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服务贸易的成绩多体现在“量”上,而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则更加注重“质”的提升。鉴于此,如何进一步破解服务贸易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确保服务贸易高质量与创新性发展,应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下一步改革攻坚的重心所在。同时,服务贸易企业也需加快转型步伐,共同推动优质中国服务走向世界。

  深化服务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目前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机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传统的服务贸易发展思路亟须调整,服务贸易相关政策优化滞后,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有待完善,服务贸易多头管理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服务贸易相关国际规则与法律运用水平相对偏弱等。因此,为加快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就必须率先深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提高管理效率,在充分发挥现行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的同时,可效仿“六五”期间成立的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积极探索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促进办公室的可行性。而在地方,则成立由省市政府牵头,各行政管理部门与行业中介组织共同参与的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小组,统筹规划相关的服务贸易进出口促进政策,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调整利益结构,改变政府干预市场过多的情况,以改革创新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打破服务市场与服务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降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进入门槛,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投入;并改变国有大型企业“大而全”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采取有利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分离的有效措施,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专业化发展。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率先从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完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分配,明确有利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制度政策安排,探索服务贸易监管新模式,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于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要根据行业和区域特点进行制定,切忌“一刀切”,对政策的实施也要做到定期评估适时调整。同时,要完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加强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管理,确立有效率的服务贸易统计主体,探索建立专业化的统计管理体系,并尽快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完全接轨,改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工作的一系列问题。

  加强对服务贸易干部队伍的培养,在鼓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时,一系列政策措施除了向服务贸易重点项目、产业或企业倾斜外,也要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来强化服务贸易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干部队伍的培养,定期组织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服务贸易相关培训,并赴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等,以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养。

  健全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既符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又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加快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等。

  明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重点领域 

  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要理顺两个关系,即“服务贸易与服务业的关系”和“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在“十三五”期间,要着重强调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及货物贸易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服务贸易要对服务业结构优化与货物贸易层次提升发挥显著的带动作用,在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的同时,有序引导中国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

  夯实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有序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扩大开放,试点地区可针对重点领域和优势服务产业开展先行先试,在管理模式和监管体系方面率先实现突破,促进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同时,充分发挥双向投资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根据各试点地区经济结构发展需要,引进高端优质外资项目、国际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确保生产性服务、新兴服务及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项目的落地。同时,进一步推动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鼓励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型企业“走出去”。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紧扣生产性服务贸易、文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通过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会展等服务贸易,有效促进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发展。同时,也要合理发展生活性服务贸易,借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品质。

  此外,要打造高规格、高标准的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开放平台体系,鼓励企业建设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并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布局,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促进活动。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龙头企业,支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服务贸易企业。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抓住“一带一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有利契机,增强服务贸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力雄厚的服务贸易领军企业既要继续巩固欧美等主要服务出口市场,又要果断以商业存在的形式“走出去”。同时,要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寻求商机,扩大在这些区域的服务出口额,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空间。此外,要增加基础性技术与核心设计研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依托“互联网+”,加快与传统产业,智能制造业,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医疗健康、互联网金融等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从而为服务业扩大出口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

  服务贸易企业要认清产业发展形势,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和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实施转型升级。围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跨境电子商务等新概念、新业态和新模式,不再盲目扩大企业规模,而是改革现有内部结构,以激励创新为主要目标,激发各部门的活力,提高创新效率;创新型的中小服务贸易企业则借助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企业转型,聚焦于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定制化,进而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以及出口份额。

  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企业用人机制和高效的人才培训机制,建好人才“加油站”。服务贸易企业除了向国内外寻求中高端人力资源外,更应着眼于企业内部,重视建立自身的培训系统。如继续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与大学联合培养相关人才,并选派资质较好的人才到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在企业内部实施知识共享计划等,通过提供再教育机会来加强职业培训和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在实践中逐步培育服务贸易企业适用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队伍。

  要坚持国际化道路,以标准化对接国际化。国际化是服务贸易企业实现出口规模扩大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国际化,才能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才能发现其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才能焕发创新的动力,才能最终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服务贸易企业要重视服务的质量和等级,积极申请国际标准认可与资质,以标准化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此外,服务贸易企业还要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学习与合作,逐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产品,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时间:2018-07-04 14:34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 陈 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