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0日下午,2016年财经院第5期“双周财经论坛”在中冶大厦9层第二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章政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制度的思考——以理论范式和政策实践为中心”的报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主持,财经院、农发所、研究生院等单位人员聆听了报告并参与讨论。
报告沿着五个层次的分析路线展开:一是问题的提出,二是对小农经济(家庭经营)未来的思考,三是进一步的理论揭示,四是如何推动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五是如何实现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制度转变。
章政教授基于对中国农户规模结构、按经营规模分组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结构,发现我国农户户均经营耕地面积呈逐渐变小的趋势,且种、养殖生产规模均较小,“农业小生产”特征明显。在将我国的现实情况和恩格斯、黄宗智、恰亚诺夫等对农业小生产(或小农经济)的研究结论相对照之后,章政教授发现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并尝试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
章政教授认为,因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故农业规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指土地规模经营。而现阶段如何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关键是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地有序流转。报告分别探讨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和农民不想放弃土地的原因及农民放弃土地的条件。他指出,我国实现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制度转变要满足现代农业的内涵条件,即商品化的产品生产、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和集约化的技术手段。
参与论坛的相关人员还就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城镇化与小农经济自然消亡过程、温室生产与农业规模经营等问题与章政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院长办于树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