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和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中央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中多次提到,要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次讲座中,何帆研究员系统地介绍了他们关于僵尸企业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僵尸企业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特征;以及着力解决僵尸企业的途径和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的研究成果。
何帆研究员指出,僵尸企业和产能过剩并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在日美等发达国家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僵尸企业的主要危害在于阻碍生产率的提高、加剧产能过剩和导致劣胜优汰。从行业分布看,黑色金属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最为明显;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和食品加工等也有较多僵尸企业。从地区分布看,中等发达省份比发达省份和落后地区的僵尸企业更多。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僵尸企业中占比更高。
何帆研究员认为,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银行三方共同努力。其中,企业自救是关键,银行需要采用更好的方法剥离不良资产,政府需要肩负相关监管责任。在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时,要守住就业这个底线。
参与论坛的相关人员还就僵尸企业的界定、去僵尸企业的成本估算与方法等问题与何帆研究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成本与价格研究室王振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