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财经战略年会2014: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 > 嘉宾发言 > 文章详情

郑新立

发表于 cjyyzb
     同志们,上午好。首先,祝贺财经院成立三周年,并且祝贺财经院三年来丰硕的研究成果。今天我借这个机会谈一谈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题目叫“把稳增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今年的经济形势,部署了明年的工作任务。对新常态从九个方面分析了它的特征,包括消费、投资、出口、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的组织方式、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约束、风险积累、资源配置模式这九个方面分析了新常态的特征。那么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把握新常态要注意到以下三点:第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的新常态跟国际社会讲的新常态在内涵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大家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针对全球经济的低迷的货币状态,由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把这个低迷的状态,概括一个新常态,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个没有把握全球经济运行态势的本质特征。在今年的G20会议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拉贾德女士提出一个新的概括,叫(英文),认为这样一个概括可能反应了当前全球经济运行的态势。我想她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满足于目前的情况,目前除了美国一枝独秀,欧洲、日本发展中国家经济体运行情况都不是非常好。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尽快由这种低迷状态走向复苏,走向繁荣。我们讲的新常态显然跟国际社会讲的内涵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

    第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括的九个特征,一是增速适度。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这样一个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优化,特别是二三产业局面要加以改进。第一产业明显滞后工业化的局面也要改进。第二产业要实现产业的升级。过去由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转变到以资本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生产型为主。往这个方向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第三个效益提高,就是我们的财政收入有一个稳步较快的增长,企业利润有一个稳步较快增长。三是民生的改善,居民收入水平有一个稳步的提高,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有一个尽快的提高。改善民生主要指公共服务的需求能够尽快得到满足,包括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这种共享性的公共产品能够尽快通过我们政策的引导加大投入,为老百姓提供满足这方面公共服务需求。同时向教育、医疗、养老、城市的停车、交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等,这些公共服务能够尽快的作为重点来加以改善。

    第三,我觉得不能够把当前出现的一些趋势性的问题混同为新常态。第一,当前总的态势是经济稳中趋降,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年初的时候我在两会上总理答记者问的时候,有人问总理上任以来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总理讲最大的压力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从年初到年尾经济下行压力不但没有减小,反而加大。还看不到什么时候出现回升,如果继续滑下去我觉得这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不可忽视。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艰难的爬坡阶段。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在人均GDP六千到七千美元的时候在这里徘徊了几十年,只有少数国家跨过这个坎儿进入高收入行列。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认为中国已经摆脱危险了,我们不能打保票,如果我们掉以轻心,是不是再掉中等陷阱,这个问题还要打个问号,还要采取措施。第二,当前经济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是另一方面。现在从生产资料到消费资料全面过剩。所以需求不足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而通货紧缩是主要危险。所以我们不能把经济下行和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视同为新常态。

    近年来经济运行情况表,我觉得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连续四年多来我们都是处在一个缓慢下降的态势。我想继续下降下去,中小企业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像浙江的企业压力比较大,如果继续下滑下去可能会有一小批中小企业关门倒闭。这样会引起经济的振荡,引起金融不良资产的增加。

    第二个问题,稳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都是围绕着稳增长部署的。第一,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问题上面,经济学界、政府部门分歧比较大,每当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我们经济界认识不一致的时候,针对这个问题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不能掩盖这个问题上的不一致。

    当前经济形势能够取得一个共识,有两个基本理论问题要弄清楚:第一,宏观调控。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的显著区别,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宏观经验成功总结。改革开放前二十多年,我们是在周期性的大起大落之间过来的,隔几年来治理整顿,隔几年通货膨胀,经济造成了大量损失。我们总结了前二十年宏观调控的经验,变得聪明一点,经济过热的时候我们踩刹车,控制一下通货膨胀,到经济偏冷的时候增加油门,扩大投资规模,2000年之后我们出现了一个高达十年的黄金增长期。我觉得这个经验对于当前稳增长同样是有效的,而且当前我们的财政杠杆、金融杠杆还有大量增长的空间。我们发行的债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什么危险。

    第二,我们的金融,金融股市论坛好多人总讲一个观点,说经济货币化利率很高了,M2已经达到200%,我们只看到其一,没有看到其二,经济证券化率才到40%,这几年涨起来,发达国家都百分之一百几,发达国家主要靠直接融资,我们的金融格局主要是依靠间接融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融资是健康的。佛里德曼货币的祖师爷,金融统计专家每次谈一两个小时,他考察日本、韩国的经验,在经济快速时期,M2的速度,相当于GDP增长的2倍左右,不会出问题,如果长期的高于GDP两倍就是通货膨胀,如果长期低于就是通货紧缩,这个率对于我们把握货币投放的速度,还是有用的。特别是当前我们面对通货紧缩,生产价格指数已经30个月下降,居民消费价格已经下降到0.4%,通货紧缩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在降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没有风险,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现在美国欧洲都在连续刺激经济,美国刺激了那么多年,现在已经率先走出了经济的影响。三季度按照年化增长率达到5%,人均GDP5万美元,我们现在人均GDP才七千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速度比美国高一点,快一点,我们有巨大的潜力支持经济增长。特别是当前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发一点货币没有什么危险。所以当前我觉得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要求。啊

    第二,解决好产能过剩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今天带来一个(1981-2013年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投资率变化情况)表,让大家看看35年中国最重要的三大经济参数他们的运行态势。第一,上面是最终消费率,从67%,最低下降到2009年的48%。第二个是经济消费率最高的时候是66%80年代初期是53%,最低时候下降到34%。最下边的是投资率一路攀升,1965年从30%左右最高爬到了49%。结构的扭曲已经到极限了,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国家这么扭曲的。我记得在研究生读书的时候,一个老师逼着我们读资本论,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研究资本论,生产能力无限的扩张和广大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它必然导致周期性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看看我们这三条线三十多年是怎么来的,我们的生产能力是无限扩张的,是持续下降的,这么下去能不产能过剩吗?所以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能过剩的问题认识不够,把握不够。我们通过三十多年发展市场经济短缺解决了,但是对于过剩准备不足,研究不够,也没有对策。我们能不能共同的努力和我们社科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为我们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