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财经院组建三周年的日子,我们在过去的三年当中,走过了相对来讲不算平凡的历程,这三年多来围绕着智库建设,有颇多的体会,借这个机会跟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同行来分享一下我们的这些体会。
财经院是2011年,就是三年前的今天组建的,我记得当时郑主任还参加了我们组建的命名大会,并且为我们揭牌。这三年多里我们围绕着新型建设智库建设,一直不断的拷问自己,财经院由财贸所改建而来,改建过程中,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发现有几条是看的越来越清楚的,第一个我们建智库并非仅仅是向应用型靠拢,一般的研究机构就是加强应用型,就是建智库,建财经院不仅仅是处于这样的目的,那么在财贸所就可以担负这样的功能,所以智库不等同于应用型研究。第二个,智库,我们越来越看到,它是一种提供思想产品的特殊产业,它不是简单的做一点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或者政策建议,得把它当成产业对待,只不过这个产业是提供思想产品的产业。第三,智库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机构的特殊的运行规律,必须围绕这种特殊规律建智库,否则很难完成院党组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智库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转型,是一种体制机制的再造。这个体制机制的转型,或者再造,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做探索:
功能定位、学科建设、作业方式、价值取向。我们觉得这四个方面都是做智库研究或者建智库,必须面对并且解决的这四个线索。首先是功能定位,财经院经过三年的探索,越来越认定我们的功能定位,就是国家级学术型智库,为什么这样定位,起码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中国出现了智库热,在智库林立的现实格局下,如果把智库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大概三种,一种是党政部门内设的,以政研室为代表的,结构组织的,应用研究为基础的,很多的大学,企业机构所办的采种企业经营服务的智库,财经院要在智库林立的现实背景下,条件下走出一条路,我们认定一条,就是坚守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产品,没有这一条,就很难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我们怎么分析?首先中国社科院是有它自身的特点,就智库而言,学术机构,更多的是特种学术层面的支撑,它的理论特色,比较浓厚,党政室为代表的是贴近服务决策,或者直接服务决策的研究,社科院的特点恰好是在它们两者的中间地带,我们理解,就是把学术研究,理论的研究,决策的分析拉在一起,我们更多的是做桥梁和纽带,在政策层面做出自己的优势,这是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办的智库也要走出这样一条道路,对于学术机构办的智库,我们更多的关心国家层面的问题,是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智库分析的任务,我们强调是国家级的智库,就党政部门的智库而言,我们强调是要坚守以学理支撑为基础的这样的一种决策的研究,相对于党政部门办的智库,我们办的是学术型的,那么国家级学术型就构成了财经院所办的这种智库的一个功能定位。所以国家级学术型智库,我们认定这是财经院的功能定位。具体而言,就是说以学术研究为支撑的党和国家财经领域的思想库和智囊库,这是我们一个线索的探索。
第二,学科建设。办智库,特别是办学术型智库,不可能没有学科的建设,但是我们所走的学科之路,不同于高校,不同于其他的学术研究机构,我们强调是这两句话,学科与问题并重,多学科会诊问题。我们很多同事都在高校工作中,在多年的学科建设中,四个字,就是排兵布阵,围绕着博士点、硕士点来排兵布阵。财经院搞学术智库,也要排兵布阵。第二财经院的学科建设不能像高校的学术机构一样,根据学科点来进行建设,我们不能拘泥于学科和专业界限,我们说擅长什么就研究什么,我们擅长财政研究,贸易研究,就搞这些。财经院是干什么,我们作为一个智库,必须主攻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所以院党组给让我们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对于财经院的智库和其他的质库有两个方面的区别至少。其实,我们从事战略研究,通俗来讲,一般的研究造枪炮这样的常规武器,那么财经院担负的任务就是战略层面的研究,就是造导弹,战略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差异就体现在这里,我们以战略层面的研究,造导弹这样性质的战略武器,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综合研究,所谓的综合研究,就是我们所要进行的主攻方面的研究一定是跨学科的,甚至是跨行业的研究。那么如果通俗的讲,把一般性的研究和拘泥学科的研究比喻为是地方军的建设,那么实际上我们所要打造的是一种野战军,野战军是指向哪打到哪,特别是党和国家所需要的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全局性问题是我们主攻的方向,所以根据这样的理解,财经院的学科建设如果也说是排兵布阵,那么我们就是不同于其他的高校和学术机构。首先我们强调是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的,财经院不是高楼万丈平地起,它是以财贸所基础上建起的,我们还要强调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综合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战略性的问题体现的都是问题,都是跨学科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科与问题必须并重,那么强调是多学科会诊问题。因而,对于财经院的学科建设的路线,我们觉得是有一点特殊性的,这点特殊性就叫做兼顾学科建设和学科分析,多学科破解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第二点体会,根据我们的体会,我们提出要有新的学科建设的格局,这个新的学科格局,就是九个字,第一上档次,就是从战略高度提升研究质量,第二要扩视野,研究和破解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其三要探机制,要探索一种学科之间专业之间交叉整合的机制,搭建有利于综合性问题,战略性问题研究的平台。第三点,作业方式,我们用的作业方式的词,其实是科研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在作业方式上,我们尝试着探索了五个方面的机制:
开放性研究,学科共建,对口跟踪,协同作战,理科思维,为什么强调开放性研究,我们是有特别深刻的体会的,首先我们面对的是研究对象越来越综合,特别是一些新问题,新常态下的问题不断的涌现,综合性的问题不可能自己出一个问题,设立一个研究室,出现一个新的疑难杂症,就建立新的学科,这条路走不通,所以这是一个考虑,问题综合了,你必须有对待综合的机制。第二我们人员编制是有限的,财经院组建之后,给我们组织了五个编制,现有编制增加到85个人,这样的编制,不管是85还是850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出现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问题,就建新的研究室是做不到。学科视野的局限性,有限的学科下,你的视野一定是有限的,超出领域,我们不能说一无所知,但绝不能称之为专家,这样的背景下,面对战略性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新的疑难杂症,就是一条,就是立足自身的优势,寻求跨机构,跨学科的研究,只能走这样一条道路,所以我们建了学科顾问机制,同意在财经院学术顾问委员会,这些大家都是来自社科院经济学部的各个研究所,有这样一套机制,实际上就能够支撑起我们所说的这种跨学科的全面性的研究。
第二个探索,就是借助外部资源,跟其他的很多的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当我们的力量不足的时候,借助外力来完成。第三我们强调的是建立传播平台,今天媒体界的朋友来了很多,在过去三年当中,你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我们的产品的这种传播是建立传播平台,前几天参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会议,他们在组建之初提出,一定要借助媒体,否则十几个人的研究,现在他们三四十,也不可能支撑那么多的研究的需求,所以这是一个可以做的事情。
第二个尝试的作业方式,学科共建,为什么提倡学科共建,就是针对三个问题,研究课题,你得有针对性,不能说研究综合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大而广之,一定要强调这个问题是针对哪个部门的需求而言,为了解决哪个问题而设立,一定要有针对性。智库强调有效性,智库产品不是学术的观点,不是我主张这个,另外一个老师主张那个观点,这只是一般性的学术研究,得让这个产品切实有效。第三我们强调研究,财经院的研究进入到什么境界,就是直接的触摸,而非间接的揣摩,你不能猜测,政府要研究哪些问题,对哪些是亟待破解,我们最好直接摸着脉前行,我们就相关的学科,相关的课题,同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学科共建。学科共建的目的是供需直接见面,并且我们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就是我们服务对象,对我们产品的业务指导,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机制。两个探索,一个是刘家义主张的国家审计署共建我们的财政审计学科,2012年审计长共同为我们的战略协议签字,这两年来,我们的财经院从无到有,而且直接深入到审计业务的运行层面去,他们查账到其他的地方,袁野任财政审计司司长的时候,深入我们人员,全盘的参加,这样的一个机制,就特别直接的了解,审计署对于我们智库机构的产品的需求,并且我们的学科的建设,直接针对这个需求而进行。
第二个探索,在院党组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中国社科院经济政策研究的中心,这个中国经济政策的研究中心,和其他的研究中心最大的区别,就是说它是专门定位于服务国务院决策的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的机制是什么,我们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主任是我们两家的领导同志,伟光院长和宁吉喆学术委员是由两家共同组成,中国社科院相关的专家和国务院的相关领导,这样一个机制,就使得我们能够跟上国务院领导经济决策咨询需要的这样一种进程。第三个我们做的探索是对口跟踪。什么叫对口的跟踪,中国社科院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智囊团,所以我们应该立足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服务,但是为他们服务的同时,我们更多的体现为中央国家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对于为各个政府的职能部门服务,财经院有自身的传统,应当说我们很多的研究室,都是针对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需求而设置的,有这样一个需求,我们设立这样一个研究室,都是这样子,我们有传统的合作和传输渠道。财经院成立以后,我们如何强化这样一种意识,并且能够坚守加强这样的联系渠道,所以我们做了那么一个选择,就是在财经院的范围之内,我们按照学科的版块,研究领域,每个研究员的专长,服务,实施对口的服务。我们清楚的知道财经院的研究人员有这样的意识,2011年年末的时候,我们的王诚庆研究员有检讨的发言,北京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他不知道,这是我们从事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的一种失职,对口跟踪,信息的传递的渠道,我们是有的,但是我们没有跟踪上,这对于我们而言,需要弥补的缺陷。那么这种对口跟踪,我们形容为两个齿轮之间的咬合状态,我们是有对口跟踪的意识,比如说财政室,税收室,它更多的强调是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服务,我们财政审计室是为审计署服务,我们的城市与房地产经营研究室,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服务,我们的流通产业研究室还有国际贸易研究室更多的是为商务部服务,就是有这样一种意识,并且强化服务渠道,是建智库当中我们做的一个探索。
第四个协同作战。做文科研究久了,大家都特别的了解,文科研究的作业方式,我们喜欢居家,特别是社科院不坐班,每周一次或者两次,其他的都是在居家,喜欢自己做资料、卡片,自己做在家里冥思苦想,我们也特别强调一种十年磨一剑这样的方式是有一般的学术研究,不大适合做智库研究,智库研究就是短时间就要完成党中央交办的一个跨学科的选题,你不可能说居家在家里做,你不可能十年磨一剑,党中央国务院提供这样一个政策分析你说做十年,打磨久了做提交,不可能,所以我们就要确立一种协同作战的意识和机制,现实的选择是实行这种弹性坐班制,多学科的研究,集体的头脑风暴,这是一个学科的探索。
最后一个理科的思维,理科和文科不一样,理科是离不开实验室,文科是思辨,智库研究强调一条,你不能给中央提供一个政策建议,说我的学术观点,我不管其他的东西,不是,你的一个政策建议,决策部门一旦采用,就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那是人命关天的事,我们需要用理科思维进行我们的智库研究,我们立足一线的调研,就是大量的时间要充分到调研里,提倡“两不”不坐而论道,不隔岸观火,“两贴”,贴近现实,贴近决策,那么这是我们的第三个方面的探索。
第四个方面价值取向,一个研究机构用价值观点引领,我们经过财经院我们确定了两个影响力,任何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灵魂,政府追求的是极大化,智库是影响力的极大化,智库办的好不好,有没有价值,体现在影响力,国家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舆论影响力,但是对于中国社科院而言,确定你的影响力重点,中国社科院的定位是三个,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思想库和智囊库,在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在影响力当中起基础性的,社会影响力、舆论影响就可以做成。就财经院院党组服务党中央国务院的经济决策,所以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所以我们确定的财经院的价值取向,以此作为我们的共同目标的是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我们强调以两个影响力为核心理念凝聚人心,整合资源,以两个影响力为基本线索先开展工作,为主要的目标考评业绩,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我们课题研究室相关学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特别的强调,把研以致用,为人民做学问,两个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研以致用为人民做学问这样的坚实的基础。
什么叫研以致用,研究的目的就是,智库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应用是核心。条条大路通罗马是目的,其他的都是手段,应用强调管用,能用,在这个上面提倡为人民做学问,始终报效祖国人民,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我们强调独立性,始终独立自身的利益,要融于人民的利益当中,通过这些方面,我们觉得就是说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方面,我们取得了这样一点体会,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财经院是2011年,就是三年前的今天组建的,我记得当时郑主任还参加了我们组建的命名大会,并且为我们揭牌。这三年多里我们围绕着新型建设智库建设,一直不断的拷问自己,财经院由财贸所改建而来,改建过程中,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发现有几条是看的越来越清楚的,第一个我们建智库并非仅仅是向应用型靠拢,一般的研究机构就是加强应用型,就是建智库,建财经院不仅仅是处于这样的目的,那么在财贸所就可以担负这样的功能,所以智库不等同于应用型研究。第二个,智库,我们越来越看到,它是一种提供思想产品的特殊产业,它不是简单的做一点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或者政策建议,得把它当成产业对待,只不过这个产业是提供思想产品的产业。第三,智库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机构的特殊的运行规律,必须围绕这种特殊规律建智库,否则很难完成院党组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智库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转型,是一种体制机制的再造。这个体制机制的转型,或者再造,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做探索:
功能定位、学科建设、作业方式、价值取向。我们觉得这四个方面都是做智库研究或者建智库,必须面对并且解决的这四个线索。首先是功能定位,财经院经过三年的探索,越来越认定我们的功能定位,就是国家级学术型智库,为什么这样定位,起码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中国出现了智库热,在智库林立的现实格局下,如果把智库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大概三种,一种是党政部门内设的,以政研室为代表的,结构组织的,应用研究为基础的,很多的大学,企业机构所办的采种企业经营服务的智库,财经院要在智库林立的现实背景下,条件下走出一条路,我们认定一条,就是坚守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产品,没有这一条,就很难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我们怎么分析?首先中国社科院是有它自身的特点,就智库而言,学术机构,更多的是特种学术层面的支撑,它的理论特色,比较浓厚,党政室为代表的是贴近服务决策,或者直接服务决策的研究,社科院的特点恰好是在它们两者的中间地带,我们理解,就是把学术研究,理论的研究,决策的分析拉在一起,我们更多的是做桥梁和纽带,在政策层面做出自己的优势,这是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办的智库也要走出这样一条道路,对于学术机构办的智库,我们更多的关心国家层面的问题,是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智库分析的任务,我们强调是国家级的智库,就党政部门的智库而言,我们强调是要坚守以学理支撑为基础的这样的一种决策的研究,相对于党政部门办的智库,我们办的是学术型的,那么国家级学术型就构成了财经院所办的这种智库的一个功能定位。所以国家级学术型智库,我们认定这是财经院的功能定位。具体而言,就是说以学术研究为支撑的党和国家财经领域的思想库和智囊库,这是我们一个线索的探索。
第二,学科建设。办智库,特别是办学术型智库,不可能没有学科的建设,但是我们所走的学科之路,不同于高校,不同于其他的学术研究机构,我们强调是这两句话,学科与问题并重,多学科会诊问题。我们很多同事都在高校工作中,在多年的学科建设中,四个字,就是排兵布阵,围绕着博士点、硕士点来排兵布阵。财经院搞学术智库,也要排兵布阵。第二财经院的学科建设不能像高校的学术机构一样,根据学科点来进行建设,我们不能拘泥于学科和专业界限,我们说擅长什么就研究什么,我们擅长财政研究,贸易研究,就搞这些。财经院是干什么,我们作为一个智库,必须主攻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所以院党组给让我们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对于财经院的智库和其他的质库有两个方面的区别至少。其实,我们从事战略研究,通俗来讲,一般的研究造枪炮这样的常规武器,那么财经院担负的任务就是战略层面的研究,就是造导弹,战略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差异就体现在这里,我们以战略层面的研究,造导弹这样性质的战略武器,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综合研究,所谓的综合研究,就是我们所要进行的主攻方面的研究一定是跨学科的,甚至是跨行业的研究。那么如果通俗的讲,把一般性的研究和拘泥学科的研究比喻为是地方军的建设,那么实际上我们所要打造的是一种野战军,野战军是指向哪打到哪,特别是党和国家所需要的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全局性问题是我们主攻的方向,所以根据这样的理解,财经院的学科建设如果也说是排兵布阵,那么我们就是不同于其他的高校和学术机构。首先我们强调是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的,财经院不是高楼万丈平地起,它是以财贸所基础上建起的,我们还要强调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综合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战略性的问题体现的都是问题,都是跨学科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科与问题必须并重,那么强调是多学科会诊问题。因而,对于财经院的学科建设的路线,我们觉得是有一点特殊性的,这点特殊性就叫做兼顾学科建设和学科分析,多学科破解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第二点体会,根据我们的体会,我们提出要有新的学科建设的格局,这个新的学科格局,就是九个字,第一上档次,就是从战略高度提升研究质量,第二要扩视野,研究和破解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其三要探机制,要探索一种学科之间专业之间交叉整合的机制,搭建有利于综合性问题,战略性问题研究的平台。第三点,作业方式,我们用的作业方式的词,其实是科研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在作业方式上,我们尝试着探索了五个方面的机制:
开放性研究,学科共建,对口跟踪,协同作战,理科思维,为什么强调开放性研究,我们是有特别深刻的体会的,首先我们面对的是研究对象越来越综合,特别是一些新问题,新常态下的问题不断的涌现,综合性的问题不可能自己出一个问题,设立一个研究室,出现一个新的疑难杂症,就建立新的学科,这条路走不通,所以这是一个考虑,问题综合了,你必须有对待综合的机制。第二我们人员编制是有限的,财经院组建之后,给我们组织了五个编制,现有编制增加到85个人,这样的编制,不管是85还是850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出现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问题,就建新的研究室是做不到。学科视野的局限性,有限的学科下,你的视野一定是有限的,超出领域,我们不能说一无所知,但绝不能称之为专家,这样的背景下,面对战略性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新的疑难杂症,就是一条,就是立足自身的优势,寻求跨机构,跨学科的研究,只能走这样一条道路,所以我们建了学科顾问机制,同意在财经院学术顾问委员会,这些大家都是来自社科院经济学部的各个研究所,有这样一套机制,实际上就能够支撑起我们所说的这种跨学科的全面性的研究。
第二个探索,就是借助外部资源,跟其他的很多的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当我们的力量不足的时候,借助外力来完成。第三我们强调的是建立传播平台,今天媒体界的朋友来了很多,在过去三年当中,你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我们的产品的这种传播是建立传播平台,前几天参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会议,他们在组建之初提出,一定要借助媒体,否则十几个人的研究,现在他们三四十,也不可能支撑那么多的研究的需求,所以这是一个可以做的事情。
第二个尝试的作业方式,学科共建,为什么提倡学科共建,就是针对三个问题,研究课题,你得有针对性,不能说研究综合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大而广之,一定要强调这个问题是针对哪个部门的需求而言,为了解决哪个问题而设立,一定要有针对性。智库强调有效性,智库产品不是学术的观点,不是我主张这个,另外一个老师主张那个观点,这只是一般性的学术研究,得让这个产品切实有效。第三我们强调研究,财经院的研究进入到什么境界,就是直接的触摸,而非间接的揣摩,你不能猜测,政府要研究哪些问题,对哪些是亟待破解,我们最好直接摸着脉前行,我们就相关的学科,相关的课题,同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学科共建。学科共建的目的是供需直接见面,并且我们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就是我们服务对象,对我们产品的业务指导,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机制。两个探索,一个是刘家义主张的国家审计署共建我们的财政审计学科,2012年审计长共同为我们的战略协议签字,这两年来,我们的财经院从无到有,而且直接深入到审计业务的运行层面去,他们查账到其他的地方,袁野任财政审计司司长的时候,深入我们人员,全盘的参加,这样的一个机制,就特别直接的了解,审计署对于我们智库机构的产品的需求,并且我们的学科的建设,直接针对这个需求而进行。
第二个探索,在院党组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中国社科院经济政策研究的中心,这个中国经济政策的研究中心,和其他的研究中心最大的区别,就是说它是专门定位于服务国务院决策的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的机制是什么,我们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主任是我们两家的领导同志,伟光院长和宁吉喆学术委员是由两家共同组成,中国社科院相关的专家和国务院的相关领导,这样一个机制,就使得我们能够跟上国务院领导经济决策咨询需要的这样一种进程。第三个我们做的探索是对口跟踪。什么叫对口的跟踪,中国社科院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智囊团,所以我们应该立足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服务,但是为他们服务的同时,我们更多的体现为中央国家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对于为各个政府的职能部门服务,财经院有自身的传统,应当说我们很多的研究室,都是针对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需求而设置的,有这样一个需求,我们设立这样一个研究室,都是这样子,我们有传统的合作和传输渠道。财经院成立以后,我们如何强化这样一种意识,并且能够坚守加强这样的联系渠道,所以我们做了那么一个选择,就是在财经院的范围之内,我们按照学科的版块,研究领域,每个研究员的专长,服务,实施对口的服务。我们清楚的知道财经院的研究人员有这样的意识,2011年年末的时候,我们的王诚庆研究员有检讨的发言,北京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他不知道,这是我们从事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的一种失职,对口跟踪,信息的传递的渠道,我们是有的,但是我们没有跟踪上,这对于我们而言,需要弥补的缺陷。那么这种对口跟踪,我们形容为两个齿轮之间的咬合状态,我们是有对口跟踪的意识,比如说财政室,税收室,它更多的强调是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服务,我们财政审计室是为审计署服务,我们的城市与房地产经营研究室,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服务,我们的流通产业研究室还有国际贸易研究室更多的是为商务部服务,就是有这样一种意识,并且强化服务渠道,是建智库当中我们做的一个探索。
第四个协同作战。做文科研究久了,大家都特别的了解,文科研究的作业方式,我们喜欢居家,特别是社科院不坐班,每周一次或者两次,其他的都是在居家,喜欢自己做资料、卡片,自己做在家里冥思苦想,我们也特别强调一种十年磨一剑这样的方式是有一般的学术研究,不大适合做智库研究,智库研究就是短时间就要完成党中央交办的一个跨学科的选题,你不可能说居家在家里做,你不可能十年磨一剑,党中央国务院提供这样一个政策分析你说做十年,打磨久了做提交,不可能,所以我们就要确立一种协同作战的意识和机制,现实的选择是实行这种弹性坐班制,多学科的研究,集体的头脑风暴,这是一个学科的探索。
最后一个理科的思维,理科和文科不一样,理科是离不开实验室,文科是思辨,智库研究强调一条,你不能给中央提供一个政策建议,说我的学术观点,我不管其他的东西,不是,你的一个政策建议,决策部门一旦采用,就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那是人命关天的事,我们需要用理科思维进行我们的智库研究,我们立足一线的调研,就是大量的时间要充分到调研里,提倡“两不”不坐而论道,不隔岸观火,“两贴”,贴近现实,贴近决策,那么这是我们的第三个方面的探索。
第四个方面价值取向,一个研究机构用价值观点引领,我们经过财经院我们确定了两个影响力,任何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灵魂,政府追求的是极大化,智库是影响力的极大化,智库办的好不好,有没有价值,体现在影响力,国家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舆论影响力,但是对于中国社科院而言,确定你的影响力重点,中国社科院的定位是三个,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思想库和智囊库,在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在影响力当中起基础性的,社会影响力、舆论影响就可以做成。就财经院院党组服务党中央国务院的经济决策,所以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所以我们确定的财经院的价值取向,以此作为我们的共同目标的是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我们强调以两个影响力为核心理念凝聚人心,整合资源,以两个影响力为基本线索先开展工作,为主要的目标考评业绩,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我们课题研究室相关学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特别的强调,把研以致用,为人民做学问,两个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研以致用为人民做学问这样的坚实的基础。
什么叫研以致用,研究的目的就是,智库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应用是核心。条条大路通罗马是目的,其他的都是手段,应用强调管用,能用,在这个上面提倡为人民做学问,始终报效祖国人民,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我们强调独立性,始终独立自身的利益,要融于人民的利益当中,通过这些方面,我们觉得就是说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方面,我们取得了这样一点体会,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