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院肇造记》揭铭仪式小记
2012年8月13日,财经院一行10余人由高院长带队,来到嵩县白云山,参加社科重大课题《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研究》总报告研讨会和《财经院肇造记》揭铭仪式。整个这次活动的顺利、成功、圆满举行,有三个特点:一得天时,再得地利,又得人和。
一是得天时
白云山最高峰玉皇顶海拔2216米,常年云雾缭绕,降雨量大,空气清新,是一个适宜休闲、度假、运思、写作的胜地。但是,天气变化无常,偶尔也会阴雨绵绵,我们首批财政税务研究室的同时到达时,当天13号、14号天气十分晴朗,温度适中,凉爽宜人。但是,14日晚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如注,直至深夜。据高院长讲,当天晚上,十分担心第二天的天气,如果老天下雨,猝不及防,则举行仪式势必受到影响。15日早上八点半,早餐后天气还不见好转,气象预报是阴转多云,嵩县方面仪式筹备工作人员,已经准备了很多雨伞,以备不时之需。上午九点,嘉宾、媒体、群众均已各就各位,仪式如期举行。这时,白云山上空,原本乌云密布,此时阳光从云层中挤出,云层逐渐散开,直至云开日出,艳阳朗照,恰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真是天公作美,迨有神助。揭铭仪式前后,由云行雨施,到雨过天晴,云开日出,让我们感慨万千!
二是得地利
中原大地,人文荟萃,人杰地灵。省委宣传部长张素萍,在财经院肇造记接铭仪式时脱稿致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希望财经院人接上嵩县白云山的灵气、仙气和地气。”嵩县地处中原,是伊尹的故乡、二程故里、张良隐居地。伊尹襄助商汤,辅佐太甲,实行仁政,被孔子称为“圣之任者也”。二程是北宋著名理学家,传圣人之学,学接千载。汉张良怀抱利器,绝学无忧,建功立业,《史记》称“留侯”,是古代中国战略策划的鼻祖。圣贤大儒,或出或隐于此地,社科院财贸所,在此酝酿落实社科院党组关于筹备建立财经战略研究院的事宜,在白云上汇聚众智,谋定而后动,诚属巧合,与财经战略研究院建设“国家级学术型智库”的定位十分吻合。因此,高院长说:“白云山是财经院的起始之地、肇造之地。”将这一段创建历史,记载下来,刻石成铭,激励来者,诚属雅事、盛事。这块石刻,矗立在“氧吧”的起点,位置显要,尽得地利。
三是得人和
14日晚,揣书记一行四人,陪同高全立副院长一行,风尘仆仆,赶到白云山上。此次《财经院肇造记》揭铭仪式,得到嵩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仪式嘉宾有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省财政厅、市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县长等省、市、县领导;特别是社科院党组成员、高全立副院长,于百忙之中,拨冗参与典礼,可见院党组对财经战略研究院的厚爱和殷切期望,让我们十分感动。仪式过程中,嘉宾致辞,高屋建瓴,对财经院期待有加,褒扬有加;高院长致辞,回顾了财经院筹备、成立到开院、勒石以资纪念的过程,情真意切,发自肺腑,鼓舞人心;揣书记朗读了《财经院肇造记》全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连游客都在驻足聆听,现场气氛十分安静,既庄重、严肃,又有喜庆氛围。甚至,揭铭仪式结束之后,游客纷纷在石碑前合影留念。可以猜想,今后嵩县学子,乃至洛阳或者全河南学子,凡参加高考、考硕、考博的,都会来拜访这块石碑,跟它合影,以沾灵气,从梦成真!真是“石刻不言,下自成蹊。”此次仪式得以圆满举行,借古人之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我们则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院党组决定在白云山上勒石以记,并举行《财经院肇造记》揭铭仪式,具有深远的意义。实际上,从受命筹组财经战略研究院,到大家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到财经院挂牌立院,中间凝集了众多财经院人的辛勤和汗水。高院长指出:“这次《财经院肇造记》揭铭仪式,在财经院的历史中,只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时间点,但它却是财经院辉煌未来的一个起点和组成部分。”我们正在创造历史。我们深知肩上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将以智慧、辛劳和汗水,履行职责,不辱使命,铸造辉煌。
2012年8月20日星期一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