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2016 世界休闲与旅游研究峰会”在杭州顺利举办。此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浙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财经大学主办。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魏翔博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世界休闲学会”成立的背景、经过、目标与宗旨以及未来两年即将开展的学术活动。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副院长夏杰长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教授代表主办方分别致辞。夏杰长研究员在致辞时介绍了这次峰会的学术定位、目标和宗旨。他说,财经院自2015年始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共同发起组织了每年一次的“世界休闲与旅游研究峰会”活动,致力于研究休闲旅游业中的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为国家休闲旅游业的战略发展与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前沿性的学术支撑与对策建议。曹卫东校长在致辞中讲到,20世纪八十年代自己尚处于学生时代,“休闲”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中国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休闲研究在中国的开展也逐渐如火如荼、蔚为壮观起来。但是,我们仍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中国的休闲理论和话语体系。中国的休闲方式需要引导。曹教授的发言指出了中国休闲研究未来仍需努力的方向和当前的历史使命。
在接下来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夏杰长研究员围绕“如何将旅游业培育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话题,分析了将旅游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历史背景,指出这既是我国发展软实力的时代要求,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通过就业指数、收入水平以及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指标判断我国旅游业已符合国家战略支柱性产业的标准,并将是否具有高端性、舒适性、便利性以及是否体现人文关怀、具备选择多样性等几个方面作为判断“是否人民满意的服务业”标准。又通过对当前我国休闲旅游业发展趋势和约束条件的分析,提出切实落实国民休闲纲要政策、启动旅游综合管理改革、按照新经济新服务新治理原则重构休闲旅游业治理模式、促进假日制度改革、增加公共服务投入等将旅游业培育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实现路径。
世界休闲组织主席Roger Coles、厦门大学旅游系主任林德荣分别就移动浪潮下世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互联网时代休闲旅游消费行为的代际差异等主题发表演讲。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Alan Rackow Graefe教授运用生动的调查案例和丰富的调查数据对“美国户外休闲运动管理发展趋势”作了深入分析,尤其是通过不同景区游客拥挤度和景区价格的对比分析,揭示游客的体验如何(满意度)是影响其是否愿意接受景区价格(接受意愿)的主要因素。Graefe对美国户外休闲研究的这一独特研究视角和研究结果对我国休闲旅游方面的研究者和从业者都具有启发意义。
随后峰会先后安排了三场高端对话。对话主题分别是“‘全域旅游’还是‘全域休闲’?——思考与展望”、“休闲的多业融合路在何方?”、“国民休闲+互联网——机会还是危机?”。
围绕“全域旅游”、“全域休闲”的讨论,学者们再次谈到当前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时间节点与休闲质量以及文化背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等问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王琪延教授强调时间、空间对休闲旅游的影响以及休闲方式对休闲质量的影响。湖北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马勇教授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认为“全域旅游”面临时代发展的机遇,休闲只有和旅游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产业,才有意义。他认为“全域休闲”这个概念不成立,但“全民休闲”概念可以成立。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黄远水则强调了全域旅游中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蔡红教授着眼于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对于居民休闲方式的影响。她说,“全域旅游”作为一种理念,其重要意义更多地体现在话语权方面。应该借助这种话语权,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建设,重视休闲旅游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打破城市主要为高收入群体服务的功能局限,提高普通民众对城市的认同感。
在关于“休闲多业融合”的讨论中,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书记王昆欣教授认为,相比于“旅游产业”和“休闲产业”的边界问题,“休闲”、“休闲业”和“休闲学”三个概念更值得深入探讨。他说,“休闲”是一种社会存在,而且是有史以来即已有之的社会存在;“休闲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经济属性;“休闲学”则更多揭示的是休闲的哲学属性。研究休闲的多业融合,不能顾此失彼,仅单纯考虑休闲的经济属性。休闲产业真正实现多业融合、互利共赢的局面,需要政府、学者、业界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浙江大学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严力蛟教授指出跨界合作、多业融合是休闲旅游业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休闲农业则是休闲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发展需要农村休闲旅游业的带动。但是农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目前存在不少问题。他以杭州西湖的“体验经济”为例指出,很多搞农业休闲的人不懂旅游也不懂休闲,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仍在沿袭“立项要钱”、“高门票”的老路子,不仅“动机不纯”,而且目光短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李伟副教授则从投资者角度指出多业融合需要重视金融作用和财务研究,景区规划需做好盈利板块组合与规划设计。美国运动学院的董二为副教授从自己的研究专长和调查实践出发,重点介绍了中美户外运动研究方面的差异,并就休闲体验课的系统建设提出了一些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国民休闲+互联网——机会还是危机?”是一个既传统又具时代感的讨论话题。中国财经政法大学邓爱民教授、小猪短租副总裁、知名作家潘采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唐承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贺小荣教授等人分别结合各自研究体会和调查实践谈论了个人看法。
下午峰会安排了四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休闲农业与大健康产业”、“休闲旅游与技术发展”、“休闲经济与文化互动”、“休闲空间与城乡问题”等话题展开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余位学者在论坛作了论文宣讲和临会讨论。
综上所述,世界休闲与旅游研究峰会将休闲理论研究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注重休闲理论对旅游业的指导作用,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人们休闲方式的改变和休闲品质的提高,不仅对于提高我国居民的休闲生活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促进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以社科院财经院主导的“世界休闲与旅游研究峰会”在结合休闲与旅游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