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一词有多种用法。
第一种用法是:公共财政等同于财政。早在1949年之前,中国已有“公共财政”的提法。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陈启修所著《财政学总论》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寿景伟(寿毅成)所著《财政学》都明确使用了“公共财政”概念。(陈启修,1924;寿景伟,1926)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公共财政的用法与政府财政没有太多差异。1949年之后直至改革开放前,“公共财政”一词仍然使用,但机会不多。但有时finance是财政的对称。Public finance 的对称才是公共财政。
第二种用法是:“公共财政”等同于资本主义财政。1949年后至1992年,在比较、批判与借鉴时,中国财政学界将资本主义财政称为“公共财政”,将资产阶级财政学称为“公共财政”。之所以将资本主义财政称为公共财政并强调其非生产性,是因为其与当时的社会主义财政所强调的生产建设性明显不同。
第三种用法是将“公共财政”等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类型),或将“公共财政”作为中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张馨(1999)界定了“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弥补市场失效;为各市场主体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非市场赢利性的财政;法治化的财政。现实中,财政的活动范围不仅仅限于此。叶振鹏和张馨(1995)构建了“双元结构财政”理论。他们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应该是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的混合体,即双元结构财政模式。对“公共财政”基本特征梳理的意义在于它同时也是对中国财政改革目标模式之一的界定,为未来财政改革的走向提供了参照系。
关于“公共财政”一词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中国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看法。“公共财政”这个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存在的词有了很大的争议。最大的争议点在于,“public finance”在中文中译为“财政”,在“财政”之前加上“公共”实属画蛇添足。且不说中国所致力于的公共财政建设是在探索一种新的财政模式(类型),仅就“finance”一词的本意而言,“财政”并不等于“public financ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当今许多场合下,“finance”仍等同于“财政”。既然 “finance”之前可以加“public”来限定,那么“财政”之前自然也可以添上“公共”以限定其范围。
马寅初191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交的博士论文The Finances of the City of New York(《纽约市财政》)用“finance”一词来指代“财政”。该论文1914年出版,其主要内容是纽约市预算的编制、债务以及收支控制等标准的财政学问题。纽约市财政局至今仍然名为“The City of New York Department of Finance”。马寅初在后来所写作的文章中,仍然用“finance”指代“财政”。1925年8月所发表的演讲《中国财政之紊乱》,其中仍然用“Science of Finance”来指代“财政学”。
巴斯塔布尔(C.F. Bastable)的《公共财政学》(Public Finance)(Mcmillan,1892年初版,1917年第三版)是英语世界第一本用“public finance”命名的财政学教科书。他注意到“finance”一词的多义。他指出,finance起初与支付罚款联系在一起(The original idea is that of paying a fine (finare)),但在英国,该词所指广泛,包括货币的甚至工业事实,内容涉及面极广的有杰文斯(Jevons)的《货币与财政探究》(Investigation in Currency and Finance),帕特森(Patterson)的《财政科学》(Science of Finance),吉芬(R. Giffen)的《财政文集》(Essays in Finance)等作品。他认为,为了避免误解,英语作家因此被迫在书中限制该词,而德国人使用Finanswissenschaft,法国使用Science des Finances没有什么不便。法语中单数和复数有明显的区别,单数是一般意义的,如La haute finance,复数留给了“public finance”;亚当斯(Adams)教授用“Science of Finance”来描述“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的研究,普兰(Plehn)教授与丹尼斯(Daniels)教授紧随其后。这说明,用“public finance”还是用“finance”来指代“财政”存在争议之处。从中,我们不能得出财政就是“public finance”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巴斯塔布尔用“public finance”来避免“finance”所带来的歧义,他的财政学教科书书名虽为“public finance”,但在书中,用“finance”指代“财政”之处比比皆是。他 1903年为该书所写的“序”中提到法国的遗产税,奥地利的直接税改革,美国的临时关税等“financial policy”(财政政策)的变化,所提到的Spanish finance(西班牙财政),其中“finance”均指财政。该书论及地方财政,所用的是“local finance”。书中回顾“financial theories”,所指的也是财政理论。
参考文献
陈共:《关于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几点意见》,《财政研究》,1999年第4期。
陈启修:《财政学总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
高培勇:《“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科建设方向——兼论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融合》,《财贸经济》,2002年第12期。
何廉、李锐:《财政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马寅初:《财政学与中国财政》(1948),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马寅初:《马寅初演讲与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社会主义财政学编写组:《社会主义财政学》,第二次修订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
寿景伟:《财政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
杨志勇:《财政学科建设刍议:结合中国现实的研究》,《财贸经济》,2007年第12期。
姚庆三:《财政学原论》,上海:大学书店,1934年。
尹文敬:《财政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张馨:《“公共经济(学)”析疑》,《财贸经济》2004年第4期。
张馨:《公共财政论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朱青:《关于财政学科发展需要探讨的几个概念问题》,《财政研究》2006年第1期。
Jürgen G. Backhouse and Richard E. Wagner (eds.), Handbook of Public Finance, Kluwer,2004.
C. F. Bastable,Public Finance,Macmillan, 3rd ed., 1917.
Jonathan Gruber,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Policy,3rd ed. Worth,2010.
Harvey. S. Rosen,and T. Gayer,Public Finance,9th ed.,.McGraw-Hill,2010.
作者:中国社科院财经院财政研究室研究员 杨志勇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