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路线图”与“考评卷”——国内首部《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作为主导中国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线索,公共财政建设正在由理论层面的探讨日益深入地转变为财税改革的实践操作。中国已经步入全面和全力建设公共财政的时代。
然而,从总体上看,在当前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程中,始终面临两个方面的“瓶颈” 制约:一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我们还不能完整而系统地描述公共财政的制度体系——正在着力建设的公共财政制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二是作为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我们还不能适时而动态地刻画公共财政的建设进程——不断逼近公共化目标的公共财政建设目前到了什么地步?
3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了历时8年研究而完成的国内首部《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对上述两个问题做出了解答。
从2004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运用综合评价技术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与评价的工作,其目的是建立能够标识公共财政建设前行方向的“路线图” 和刻画公共财政建设既有进程的“考评卷”。经过长达8年的研究,课题组构建了分别适用于全国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并对全国公共财政建设状况进行了连续6年的跟踪评价。此次发布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1(地方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则是对地方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综合评价。
中国地方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由综合指数、三大分项指数、七大因素指数和40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参见下图)
在40个具体评价指标中,其中,有20个指标为客观指标,原始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公开发布的统计资料。有20个指标为主观评价指标,数据来自纳入评价范围的12个省区36个城市居民和企业的8000多份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工作,委托了专业市场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进行。
2011报告年度,在纳入此次考评范围的12个省区中,其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前3的分别为:吉林省,69.15分;山东省,66.90分;湖北省,66.52分。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为:广东省,62.79分;陕西省, 61.87分;甘肃省,60.37分。(具体情况参见附表1)
在纳入此次考评范围的12个省区中,其基础环境分项指数排名,位列前3的分别是吉林省、山东省和广东省;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其制度框架分项指数排名,位列前三的分别是河北省、四川省、吉林省;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山东省、广东省和陕西省。其运行绩效分项指数排名,位列前3的分别是河北省、吉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四川省、甘肃省和广东省。(参见附表2)
在基础环境分项指数中,政府干预度因素指数排名,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省、吉林省和广东省;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收支集中度因素指数排名,位列前3的,分别是吉林省、安徽省和山东省;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制度框架分项指数中,财政法治化因素指数排名,位列前3分别的是河北省、吉林省和四川省;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山东省、广东省和陕西省。财政民主化因素指数排名,位列前3的分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和四川省;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山东省、陕西省和广东省。
在运行绩效分项指数中,财政均等化因素指数排名,位列前3的分别是河北省、吉林省和福建省;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安徽省、广东省和甘肃省。可持续性因素指数排名,位列前3的分别是陕西省、山东省和吉林省;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广东省、河南省和四川省。绩效改善度因素指数排名,位列前3的分别是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四川省;位列第10、11和12的,分别是福建省、甘肃省和广东省。(参见附表3)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绩效改善度因素指数由7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是对七项主要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在2011报告年度,从平均得分看,满意度最高的公共服务是义务教育,得分为70.14分。其次是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得分分别为68.77分和68.44分。满意度最低的是医疗卫生,得分仅为59.75分。除此之外,环境保护、治安和司法、社会保障三项的得分也相对较低,分别为60.63分、62.03分和63.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