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绩效预算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2017续 > 主题演讲 > 文章详情

李文彬教授

发表于 admin

        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也很感谢有这个机会来这里做一个分享,真的非常感谢本次会议的主办方——财经院,还有承办方——零点,还要感谢何达基教授,感谢早早,办会很不容易。上午收获非常得多,可以说是一个思维盛宴。我是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李文彬,我今天下午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个个案,中国省级政府的推行财政绩效评价的一个案例。今天下午分享的主要是关于这个省份推动绩效评价的原因和特点,然后观察这个省份推行绩效评价的十几年当中我们可以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这个省份的基本介绍。该省是我们中国经济上非常发达的一个省份,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推动市场化改革。也可以算中国大陆第一个在省一级政府,就是省级财政这个层面推行财政绩效管理的。上午财政部的郑处长讲到,2001年开始,应该说在地市这个层面是全国最早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省级政府这个层面,我们今天的这个案例,应该说它是可能是全国最早的。因为,它从2003年开始就实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会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省级政府这个层面,在省级财政部门这个层面,要推动这样的一项改革,推动这样的一项创新。在理论上去解释一种改革、创新有三种理论模式,第一个角度是从所谓的压力驱动的模式,改革创新是面对压力的一种回应,这是第一个解释框架。第二个解释框架是精英驱动模式,在这个地方有先知先觉、富有战略远见的一些精英,认为应该要推动改革,这是第二个解释的框架,就是从自上而下的精英层面去推动。第三个框架叫冲击-回应模式,冲击回应模式意味着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组织,或者某一个国家,它面临生死关头,必须要做出改变。对改革创新的解释不外乎三种框架。


        我要分享的这个省的案例,它应该是属于哪种解释框架呢?在这个的解释框架下面,我们又如何分析这个案例的演进呢,怎么样去判断它有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做个案研究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案例的深度挖掘构建解释框架,再根据这个框架来预测案例的发展。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这个省份推行财政绩效评价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首先,这个省份启动财政绩效评价的内部驱动力在哪里?这个省份在2003年,启动了财政绩效评价,究其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可以用两大理论进行解释。第一,财政绩效评价改革启动的机会之窗就是换了领导,新任的财政厅厅长履新。我们古语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一个机会之窗,我们可以说这项改革是具有某种精英驱动的模式的痕迹。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该省份的经济没有原来那么强劲的增长势头,财政支出和收入的矛盾有一定的凸显。所以,摆在财政部门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在财政收入它的收入增长幅度在下滑的时候,如何去控制部门的预算的扩张。这是压力-回应的驱动模式。


        第三个背景是,2003年全国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去推动绩效评价,因为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2005年,财政部开始在中央部委推部门的绩效评价。因此,从整个背景来看,我们会看到地区的精英面对一种收支的压力,然后利用上级政府的政策倡议去推动所在地方的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这是一个背景。那么,该省份推行财政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呢?侧重于事前管理,还是侧重于资金管理,还是服务于效果提升呢?我可以看这条曲线,很明显,从2000年到2003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曲线是重叠的,2004年开始,财政收入超过了支出。这说明,在推行财政绩效评价之后,部门预算支出的扩张其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第二部分,这个省份的财政绩效评价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评价整个流程,跟上午我们看到其他国家基本一致,包括绩效目标的制定,部门自评,财政部门选择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评价,评价完之后形成绩效报告,推动绩效信息的运用在预算或者是部门管理决策。    根据2004年制定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办法,要求每一个部门,在申请项目预算的时候,都要提交非常清楚的绩效目标。如果是一些科技型的项目,还要有可行性的研究报告。第二,针对这个部门的绩效展开自评。第三是重点的评价。我们可以看一个数据,就是在2003年到2005年,全省先后组织开展了131个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第四个步骤就是关于绩效信息的运用。绩效信息运用是有几个规定,第一个是对于跨年度的这些项目,在提交年度报告之前,财政部门是不再拨付资金的。第二,对于绩效比较差的项目,不再安排资金。第三对于重点安排的项目,将评价结果向省政府报告,经政府批准之后会预算做相应调整。第四,对一些评价结果不好的部门,要求提交的整改报告。


        2011年,这个省份它的绩效评价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启动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价的改革。为什么财政厅引入第三方来评价财政绩效呢?就是因为当时的省委领导在财政部有一个学习,对于财政绩效引入第三方评价做了一个批示。在2014年,当地的省人大开始委托第三方评价财政绩效。


        第三部分我要分享,这样一个案例,这样一个故事会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整个改革的发展过程是渐进的。2003年选择了6项,2004年14项,后面就开始500万以上的资金都要求提交绩效报告。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第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地区的领导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财政厅在2003年能够推改革,省委领导的支持起到很大作用。第三个就是这种自上而下精英驱动的改革模式,其实也遇到了部门能力的不足的问题,像早上Alfred教授讲到的,能力不足,比如在他们的绩效评价处,本来人数很少,还要负责预算目标审核,工作很繁重,而且对绩效评价他们本身都是新鲜的事物,能力有所欠缺。第四个,为了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财政部门大量引入外部的专家和第三方的机构,借助外部的力量解决知识和技能不足的问题。


        但是,这个案例中,资金分配跟绩效评价结果的关系还是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应该说是个通病。但有一个亮点,就是省人大和财政部门,积极推动财政公开,积极推动公民的参与。省人大和省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的评价报告,全部网上公开,任何人可以下载。因此,当信息公开透明的力度越来越大的时候,财政绩效评价结果对于部门管理的改善和绩效的提升,应该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好,我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