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实际上不是我的研究,但是因为我们有好几个合作伙伴不能来,所以我替他们发表。我重点讲一下我认为他们研究报告中的重点内容。 在讲以下个案之前,我想再给大家一个背景。我们做这个历史个案的研究蛮有意思,如果看一个国家的发展,你就可以看见他们在改革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他们有些时候可能起步比较早,但是他们碰到问题,现在有一些还是要继续解决。中国可能起步得晚,但是中国的改革方向跟他们不一样。因此,在不同国家之间,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来发现有什么共同的问题,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话,发现哪个方法绝对好,哪个方法不好,会互相学习的一个机会。所以我们的比较研究也是为了实现以上目的。这篇报告的主要作者Mary教授是在澳大利亚高校工作,他之前供职于澳大利亚政府部门,所以她在学术上面还有这个实际上面的情况都很了解。并且,她还专门到发展中国家去进行帮助,以发达国家研究者的视角去亲身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实践。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首次,看一下菲律宾的案例。菲律宾在50年代跟着美国走,他们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绩效预算,按照美国的模式进行改革,持续到70年代直到90年代。 1954年,菲律宾就开始推动包含结果导向型特点的预算改革,并且还提出跨年度预算计划的改革思路。1976年开始,他们开始考虑钱用的怎么样,有没有效果,有没有经济效果,有没有效率。所以他们的想法是很前进的,后来用零基预算模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总计说,早在50年代确立的目标,实在是定的有点高了,完全做不到,或者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有可能达成。 所以在9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他们提出要提高预算的过程,基本上有改善。2012年他们提出预算改革要与绩效,与公务员管理改革相配合。通过绩效管理方式,对公务员进行奖罚,进而逐步提高能力和绩效意识。总结菲律宾的经验,因为他们背后的部门的能力没有提高,追不上他们想要的目标,结果往往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另外他们很多时候通过外国的一些专家给他们意见,然后他们都写在这个法律里面,或者写在推荐里面,但是结果这些没有配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究竟我们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本地的本土化,他们可能做得不够。所以,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个,我们的绩效信息必须要能够让各方都看得懂,能够让施政者、市民看得懂明白,不然没人看得懂也没用。第二必须要用行政部门用绩效预算推动管理,这是管理上的事情。第三个就是要建立良好的会计制度,不然这个钱花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很难讲到绩效的事情。第四个就是要跟国会其他的利益团体接轨,反贪等各方面先做好,才能做好绩效。 第二个个案是阿富汗的情况。2001年美国“9.11”事件以后,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都深入参与当地政府重建和改革,包括帮助阿富汗整个政府推动建立绩效预算制度。同时,很多外来的专家还有国际组织资助阿富汗,支持和鼓励他们做。经过多年发展之后,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就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所推荐的方式方法,与本地政府的实际能力差距太大,并且与其地方文化也存在冲突,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从这些个案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发达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外国专家推荐给发展中国家的绩效预算改革模式或方法,到发展中国家都会多少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这些国家缺乏良好的会计系统、会计结构都不清楚,很难讲绩效目标或设定绩效目标。受到文化影响,绩效预算或绩效制度所推崇地讲究量化绩效、绩效评价的文化或价值,可能跟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格格不入的问题。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建议多是英文资料,结果在当地实施的时候,受到语言理解能力的限制,往往都无法直接使用这些外文资料,“本土化”很重要。这个“本土化”的过程同时又受到当地官员能力的限制,然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官员连电脑都没有,你跟他们说做什么事情,他们没有电脑也做不到。所以就发现很多基本上具体的能力构建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 第三个例子是科索沃和伊拉克的案例。这两个地方经过很灾难性的国家变故。所以基本上国家能力很弱,国家能力形同虚设。因此,这些国家首先选择集中财政权力,给财政部门更大的权力,也希望推跨年度的预算,也希望加强绩效目标等等。伊拉克也是经过很多灾难性的过程,他们也希望构建新的财政预算体制,也碰到很多问题。科索沃的问题更严重,因为他们的部门也很分散,因为内战影响,还有恐怖分子也在不断捣乱,所以推行绩效预算改革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总结一些结论。首先,发展中国家在推动绩效预算改革的时候,不能完全跟着发达国家,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必须首先清楚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要清楚财政管理的控制情况如何?是否有足够的财政预算资金来推动改革?预算过程是否足够透明?所以,想要推动绩效预算改革,必须要首先做好财政管理、现金管理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否则很难讲绩效。第二,试点很重要。先推动一些试点,从试点里面找到所有的小胜利,证明这个是好的,然后再来推广。第三,要建立公众还有议会对财政体制的信任。如果公民和议会对财政体制不信任,那么财政跟公民和议会将绩效,不仅不吸引,而且也没有实际效果。所以,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需要各方对体制产生信任,信任感越强改革越容易成功,在此基础上在慢慢完善绩效管理的各个领域。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在绩效预算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基本上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很难找到一个体系就能够在所有国家、所有情况都能够做到,所以基本上所谓的好的治理、好的个案,也需要因地制宜来看究竟怎么改革,所以这是他们很好的一些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