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学习体会 > 学习体会 > 文章详情

汪红驹: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表于

 

  【编者按】根据社科院党组统一部署,财经院党委组织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为更好地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现发表财经院部分干部的学习体会。

 

 

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   汪红驹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通过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从中长期看,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需要全面系统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从短期看,经济减速时期经济仍承受较大下行压力,宏观上需要避免经济减速演变为失速,实现安全发展。应落实统筹发展与安全,通过创新和改革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从新发展理念深刻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是对事物运动规律的揭示,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包含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个方面,五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人力人才资源丰富、产业配套齐全、新动能快速成长,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需要更加重视释放内部改革红利,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核心竞争力。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长期可持续。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当前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国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安排。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国内看,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渗透催化,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

  从国际看,新冠病毒变异和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存在“免疫赤字”和“免疫鸿沟”,国内疫情防控任务艰巨。俄乌危机导致欧洲经济陷于滞胀,西方国家加大对俄罗斯制裁,能源供应格局巨变;全球产业链面临近岸化、安全化、分散化调整,美国以所谓的价值观组群切割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科技出口,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面对国内外一系列大变局,我们更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内体制性和周期性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低效率僵尸企业是产能过剩的根源,僵尸企业阻碍经济资源优化配置。高收入需求弹性的产业处于管制中,阻碍市场化投资进入。传统模式下潜在增长率下行,制约实际经济增长率回升。存量改革不到位不协调不配套,改革红利未充分释放。房地产发展需要消化局部泡沫风险,金融政策需要防范各类风险,提供市场的流动性,进行各类工具操作,保持机构、市场的平稳运行,促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国有经济存在总量大但功能定位模糊、过度集中于重化工业、地方国企扩张较快、不适应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面临国际“竞争性中立”的严峻挑战、自然垄断性行业有效竞争不够和竞争性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基于功能定位分类前提下,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市场结构双重目标来协同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

、构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一,持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城市化阶段,未来我国的城镇化不仅需要量上的推进,而且更需要通过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发展质量。一方面城市群、城市圈、都市圈、大湾区、城市网络等新型城市空间结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正走出现代化、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二,把稳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稳定就业水平,提高就业质量,是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体系,优化要素市场初次分配,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是改善民生基础。

  第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仍可保持中高速增长。从世界范围看,中高速经济增长区间为4%-6%左右。我国经济2019-2021年三年平均增长5.4%2022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实现2.5%的增长速度,成绩来之不易。景气行业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工业结构正在升级换代。

  第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率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途径。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万美元。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内需,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下坚实的制度和科技基础,对于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五,统筹安全和发展,确保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我国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通过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体系,为推动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通过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维护世界整体的发展与安全,为世界安全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根据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分阶段、按步骤奋力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