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学习体会 > 文章详情

深刻领悟“两个结合”对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的重大意义

发表于

  深刻领悟“两个结合”对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的重大意义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编辑与文献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大大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闪耀着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光芒,对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两个结合”充分体现百年大党的理论自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踔厉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大踏步迈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百余年来党的奋斗宝贵历史经验,就在于我们党具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中华文明具有永续传承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其中,“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表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不断赋予科学理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遵循。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我们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孕育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如天人合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亲仁善邻等,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强大文化基因。这让中华民族虽历经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总是在逆境中奋起,在磨难中成长,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佼佼者,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古为今用并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紧密结合并互相成就,“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两个结合”引领“三大体系”建设

  “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必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好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第一,坚持理论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同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难以用老经验、老办法去应对和解决。因此,坚持理论创新,既要用创新的理论系统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内在规律,也要用创新的理论探寻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方式方法。值得指出的是,要把调查研究摆在重要位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理论创新积累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从而,在“三大体系”建设中浇灌孕育理论创新之果。

  第二,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在吸收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丰富自身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更需坚持不忘本来,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取灵感。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着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地从过去走到现在并走向未来,其顽强的生命力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智慧,为我们今天坚持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理论创造的底气和勇气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支撑。因此,加快构建“三大体系”,必须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知史鉴今,观照未来,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谱写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篇章。

  第三,坚持服务“国之大者”。“国之大者”是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矛盾风险挑战较多,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大量理论和实践课题亟待破题、回答。比如,在经济学领域,如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何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如何推进共同富裕等等,关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由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服务“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执笔人:张德勇)